星光闪烁,风采飞扬,熠熠生辉——物理学子“5A标兵奖”风采录

时间:2022-06-23浏览:248

 “5A卓越引领计划”作为学校培养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每年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本学期开展的第十届5A卓越引领计划评选中,理工学院物理学系的学子们凭借勤奋与进取,以其不凡的经历、傲人的成绩,在学习、生活、科研等各个方面熠熠闪光,最终摘得总共七颗星星——标兵奖。他们以优异表现诠释了“尚德明理、笃学精工、务实求真、兼怀鼎新”的理工精神,是求学路上孜孜不倦的物理学子的优秀代表。获得标兵奖的是:

姓名

管威

张世杰

马心远

刘智斌

高玉鑫

林一平

管威

5A学子奖励计划标兵奖

学术之星

风尚之星

学习之星

创业之星

学术之星

领袖之星

暨南好班长


榜样风采令人惊叹、催人奋进。我们采访了这六位优秀的师兄师姐,希望他们的经历与视角给物理系的一批批后浪们启发与思考。

2018级应用物理学专业管威——学术之星标兵奖,暨南好班长标兵奖

管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以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获国家级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互联网+”国赛银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二等奖,暨南大学“赢在创新”总决赛特等奖,累积志愿时长达190小时。保研至中科院。

 “我从中学便对物理甚是痴迷,所以大学才会以第一志愿报考物理专业。”谈起物理,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初入大学的他,很快意识到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式相差甚远。不同于中学时期知识点相对固定,大学阶段的知识点量大而密集,仅靠刷题难以适应更高难度、更大容量的专业课程学习。“我发现大学更多需要吃透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这也正是我认为物理最迷人的地方——探索宇宙万物本质。”

在大学学习中,管威也慢慢领会到,仅停留在书本的知识远远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更应将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去考究,去实践,去应用。”从事科研工作的念头渐渐管威心中萌生。这促成了他在大一便加入侯林涛老师课题组,开始印刷光伏器件研究。最考验人的一次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连续一个星期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但研究也没有丝毫进展。实验遇到瓶颈的日子,导师蔡婉珠的鼓励,给予了管威坚持下去的动力——“没关系,不要放弃!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一遍又一遍尝试之后,管威所在课题组终于攻克难关,成功突破了绿色印刷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验证的难题,获得了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专业认证。

学习之余,作为2018级应用物理学B班班长的管威,热心班级事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初入大学,管威便担任了班长一职,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提升班级凝聚力。面对新同学之间的互不熟悉,管威在班级公众号——“硬币树洞”中开设了人物专栏,以人物志的形式记录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让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了解。此外,作为班级公众号小编的管威,还开设了思想专栏和学习专栏,和人物专栏一起构成公众号的三大专栏,用于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他的带领下,全学生志存高远、至臻学业,获得科技竞赛国奖6项、省奖8项,发表SCI论文8篇,四年平均学分绩点3.12,保研6人(占比25%),班级总志愿时达1824小时,人均超76个小时,班级成员共献血10余次,总献血量达4000cc10人获校庆优秀志愿者,3人获抗疫优秀志愿者。

 “追星逐月,成于朝阳。”这是管威在逐梦道路上的座右铭。他将这句话送给我们物理系的师弟师妹们,鼓励我们勇敢追光。


2018级应用物理学专业张世杰——风尚之星标兵奖

张世杰以评分第一名获得风尚之星标兵奖。他曾获天河区优秀志愿者骨干、暨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抗疫志愿者、优秀班长、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个人志愿时长429小时。

 “志愿对我而言就是奉献、是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一直都有被别人帮助,也一直在帮助别人。”帮助和奉献是两个始终贯彻着他的大学生涯的主题词,这已然成为了他的日常。这样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源于他的一段经历。“2019年冬天我骑行川西的时候,受迫于骑行的经验与体力,我被困在了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我近2个小时的搭顺风车的尝试中,没有一辆车愿意停下载我。几近绝望的时候,董师傅主动停了下来,问了我一句:‘需要帮忙吗?他短短的一句话可能对他来讲就只是帮助了一个人,但是于我而言更像是黑夜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一具疲惫的躯壳。所以从那以后,我便把帮助他人作为我日常中的常态,积极的投身进志愿服务之中。”所以,同样也是榜样的力量,才使得他之后有志于奉献与志愿服务,以成风尚。

坚定和专注也是他脱颖而出的重要品质。从大一进入学校他便加入了青协,自此大学四年都与志愿者这一身份不可分割,中途从未想过放弃。“从残障儿童到空巢老人,从青春故事到红色基因,从暨南校庆到国际论坛,我参与了很多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于我而言就是在人迹罕至的道路中寻找纯粹,在热爱事业的旷野里体会美好。”

将奉献变为生活常态,将爱心化作一丝一缕的阳光去温暖他人,他的无私、他的美好的品格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请大胆且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所喜所爱!”这是他送给师弟师妹们的话语,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发光发热。


2018级应用物理学专业林一平——领袖之星标兵奖

林一平曾任暨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现任理工学院物理系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个人i志愿时505小时20分。曾获天河区优秀志愿者骨干、暨南大学“领袖之星”标兵奖称号,入选暨南大学优秀学生访澳团,获得校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3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优秀共青团员;在SCI-A1区中科院顶刊PRB上发表两篇论文。现保研送至中山大学。

 “其实开展科研就是探索未知,从高中我们的物理老师就会经常给我们科普一些有趣的、奇特的物理现象,而我也会自己翻阅一些资料去查原因,但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到了大学我终于可以自己着实探究有趣现象背后的机理。”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是他投身科研的初动力,只有建立起这种想要追根究底的对于知识的渴望,我们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保持长途跋涉的热情。

在表面的满满的成绩背后,当然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烦恼,在这一点上师兄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并无不同。“对我而言最困难的日子是在大三的时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时间不足,同时面临着一堆事情,每天都充满着焦虑。所以,学会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烦恼,在多项事务和有限的时间之间找到平衡也是我们的必修一课”。而这恰恰也是他大学里最重要收获——培养了心理抗压能力,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后,遇事能够多些稳重,遇人多些自信。因此,他能够在青协、学院、实验室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还能完美达到平衡,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凡是打不到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多试,多做,少说。”这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给我们的青春寄语。


          2018级应用物理学专业刘智斌——创业之星

刘智斌曾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第十一届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第十二届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第七届“华炬杯”粤东西北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暨南大学第十届“5A卓越引领计划”创业之星标兵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暨南大学金奖、2021年暨南大学第十六季“赢在创新”总决赛特等奖。已以第二作者发表 SCI 论文一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一项发明专利。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

 “我一直在做我觉得对的事,比如为国奋斗60年之类的。只要我觉得是对的我总会全力以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全力以赴,这是他成果丰硕的秘诀。从一开始决定将自己的精力专注在科研、比赛上时,他便未曾停步过,永远都走在奋斗的道路上,不论路上的坎坷如何。“我从不轻言放弃,比较典型的是在互联网+大赛中展示出了我惊人的毅力、意志力、执行力——及时判断项目危机,果断请假写项目,做项目期间请假时长达两个月之久”。在敏锐地察觉到团队的项目有问题、有危机时,他请假两个月,专心比赛专心项目,这份果断和毅力让他在“互联网+”大赛中斩获佳绩,夺得国赛银奖。他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团队建设,“在干活的途中我也发现,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小,因此我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帮助别人,我认为团队始终应该放在我的第一位”,他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一个得力的、团结的团队,想要完成一项复杂、宏大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在一项项比赛和项目中不断总结,不断成长,“先学会做人”被他放在了自己的成长手册的第一条,为人处事、注重细节,这是成事的先决条件,其次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有很多事情是比读研重要的,希望大家还是能找对自己方向,不要看到别人读研自己也要随波逐流去读研。找寻到自己真正想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的方向,而不是随大流,否则我们将很容易失去继续的动力。而后是学会做事,在接到任务之后要先搞清楚具体的要求,不要信口开河,在完成到80%的时候记得去问一问,搞清楚要补充些什么。最后,一定要重视我们身边的人,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支持,人们对努力、勤奋的人总是偏爱的。


2018级材料物理专业高玉馨——学术之星

高玉馨曾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第九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湾大湾区创业大赛项目创新奖、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金龙鱼(本科创新人才专项)奖学金、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以一作发表SCI论文1篇。现已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

 “刚开始让我想投身科研的原因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奇心。”对于奇妙、高深的物理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以及物理学系的老师们身上所带有的那种无私无畏的科研精神促使她加入麦文杰老师的课题组。在加入课题组后,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以及组中闪耀的学长学姐们都让她成长着,让她越来越觉得科研是一件单纯、纯粹、有意义的事情。

她在大二上之前的时间总是会陷入往复的情绪内耗,太过怀念以前、遗憾过往,内心满是自卑和失落,总是倾向于逃避现实。我们没办法肯定自己能够永远保持乐观,拥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学会适时调整自己,找到走出困境的办法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开山斧。“可能每个人刚上大学都会有这个一个迷惘时刻,但其实走出困顿只需要很简单的一步,迈出去逼自己一下,熬过这个阶段就会有新的收获”直面自己的迷惘时刻,主动地避免“清醒的堕落”,我们的每一步都会走得更顺、更踏实。“大学这段经历让我能够更坦然的面对各种事情,拥有了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能够珍惜当下,合理规划未来。”希望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收获。

 “多尝试大学的各种有趣事情,找到自己的热爱,不用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从来没有任何一条路是最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条路是可以被完全复刻和模仿的。这是她分享给师弟师妹们的经验。


      2019级应用物理学专业马心远——学习之星

马心远,总平均绩点4.41,排名2019级应用物理学专业第一。获得科技竞赛3项国奖、3项省奖,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优秀干部荣誉称号。

 “促使我投身科研和努力学习的最初的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对自己的期许。但如果说起契机则是来自于我的对点学长:罗恒师兄(2016级材料物理,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大学应该怎么度过才足够精彩。”榜样的力量促使马心远立志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他从学期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先奋斗一学期”的小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曾放弃。这一个个小目标一直引领他走到现在。

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在大学生涯里深觉最重要的收获。我们物理学子平日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往往会遇见许多未知的问题,常常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摆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无疑令我们感到恐惧,但是当我们克服心理障碍,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咨询老师、学长或者查阅期刊文献等等途径解决问题时,这种成就感将会使得我们在之后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势如破竹,我们的知识面也会越来越广。在大一下那个因为疫情被关在家中的学期里,他也是靠着这样的方式,使得自己的学习、科研进展并未停滞。

他想和物理系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一句诗:“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七位物理学子在追光的路上,以优异的表现刻下了属于自己的里程碑,他们是物理学系众多学生的榜样,希望在他们榜样作用的激励下,师弟师妹们能够勇攀新高峰,争做明日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