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载擎师德,东风化雨育英才——记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刘彭义教授

时间:2022-09-09浏览:139


他兢兢业业、热衷教学、执着教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开展课堂教学;他勤勤恳恳、严谨治学、潜心科研,引领学生在科研的丛山中勇攀高峰;他孜孜以求、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热心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才俊。他就是“广东省高校(本科)教学名师”获得者,理工学院副院长刘彭义教授,迄今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2年。

八尺讲台敞胸襟,桃李芬芳香满园

从教32年,刘彭义老师讲授了《电磁学》、《传感技术》、《电工技术》、《太阳能材料与技术》、《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普通物理实验》、《传感技术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每学年的平均课时超过160课时。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刘彭义老师精心准备自己主讲的每一门课程,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到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每一方面、每一环节,他都用心构思、悉心准备。

他的课程结构设计合理,重点难点分明,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更新,尤其突出应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他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理论教学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每一章节先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出问题,提出类似科研或工程项目的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思考,引发学习热情,诱发探索愿望;实验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尊重主体意志,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增加课堂讨论,有目标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多交流,建立互动教学模式。他努力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采用课堂教学、视频教学、专题案例研究、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制作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完善教学资源,用于日常教学;建立网络交互式教学机制,通过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参考文献,延伸课堂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加强师生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他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将中华文明、科技发展、工程伦理、中国梦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统一,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创新进取的优秀学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彭义老师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他的课程历年评分平均超过90分;他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榜样。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教改成果:主持2项教育部教改项目、2项广东省教改项目、2项暨南大学教改项目;参编了《传感技术》(副主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新主编了《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教材,自编了《传感技术实验》教材。

科研平台展风采,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彭义老师从来不认为科研和教学是相矛盾的,他认为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得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因此,他躬亲力行、争分夺秒从事科研工作。他曾说:从事科研就像探寻大自然美景,只要有新发现、新突破,就会为此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对科研的执着使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的阵地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五年,刘彭义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薄膜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研究经费总额为367万元;参与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排名第二),到校总经费90万元。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影响因子最高的为25.2。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件,授权5件。兼任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真空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等学校物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真空学会真空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刘彭义老师以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思维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引导着学生。他负责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科研团队”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吸纳优秀本科生从低年级起就进入团队学习、做实验。近五年,由刘彭义老师及其团队悉心指导的本科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校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他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13人,1人获得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12篇,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有3篇,申请发明专利6件、2件授权。

本科工作显威力,人才培养结硕果

刘彭义老师常说:青年教师有激情、有干劲、可塑性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科研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引导。

刘彭义老师在担任物理学系系主任的时候,就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他组建了四个教研室、四个科研团队,发挥教研室和团队的力量,采取以老带新”“骨干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引导青年教师、新进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胸怀,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科研创新力、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他亲力亲为,指导麦文杰、谢伟广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经过十年的历练,麦文杰已晋升教授,获得“广东特支计划”“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现担任物理学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谢伟广也已晋升教授,现担任暨南大学广东省实验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他用心指导新进教师史继富、时婷婷等多人,他把自己的教学大纲和讲课课件提供给他们做参考,共同研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起备课,定期听课,指导他们授课的各个环节,这些青年教师也迅速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担任理工学院副院长6年,刘彭义老师主管本科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他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在学院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并完善了多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逐步构建了“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体系。

他坚持“教研并重,互相促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本科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近五年,理工学院教师获得广东省教学竞赛赛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校赛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教材1个;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省级10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等奖3项、2等奖1项, 2个项目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推荐项目;助力理工学院获批2个博士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

在他的引领下,教师们坚持 “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尤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名师讲堂、学术沙龙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学术科技竞赛等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科生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优秀学生不断涌现,竞赛取得累累硕果。近五年, 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理工学院本科生获得国赛奖励19项、省赛奖励37项,其中“互联网+”国赛银奖1项,“挑战杯”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高奖5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9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3篇;获得B类(学术类)保研49人,位居各学院前列;在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表彰中,获得“暨南之星”“学术之星”等标兵奖36项,也位居各学院前列。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这是刘彭义老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他做到了!回顾32年高校生涯,目送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服务国家,见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施展才华、收获成果,他觉得满眼皆春色、芳华在人间!


刘彭义老师负责的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


文:幸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