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暨南大学广州复校四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终身难忘的、友好的物理系78级同学。借此机会,缅怀逐渐消失的记忆,也留住一些渐行渐远的思绪。
壹·对空下棋
有一次,在男生宿舍的洗衣间,我看见有两位同学一边洗衣服,一边对空下象棋,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对空高喊“左炮平移三”,另外一位对空高喊“右马上二左一”,在双方的脑海中进行对弈,双方都很投入,似乎很精彩,乐趣无穷。其中一位,就是江兄。
江兄来自澳门,是当时在澳门比较有名的学生“左仔”红人,在澳门参加过一些反抗当时葡国澳门当局的左派活动。到了暨大后,成为我们班上的第一位班长。
照片:中间一位是江兄
贰·暨大姻缘
在暨大读书的四年中,物理系78级的不少同学收获了自己的“暨大姻缘”。
张兄在繁忙的最后一年做论文的时候,终于向自己心仪的低年级电子班女同学发出了自己的求婚鸿雁,毕业后如愿以偿、高高兴兴地抱得美人归。
廖兄和小叶姐这对同班同学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一对了,我有时候和他们一起上物理楼上的阅览室搞晚自习,有时候也和他们一起在晚自习结束后回到学生宿舍。他们在毕业后也喜结连理,收获了自己的“暨大姻缘”。
江兄后来转到外语系,毕业后追到外语系班上的一朵花,最后也喜抱美人归。
卓兄在大学第一年就追到了外系的美女,毕业后也是双丰收,先拿学位证书,然后又拿结婚证书。
来自北京的叶兄在毕业前夕对也是来自北京的女同学发起爱情攻势,最后也是双丰收。
来自香港的李兄一入学就对来自北京的一位女同学着迷,经过四年的追求,毕业后也是喜抱美人归。
来自香港的王兄也是在毕业后,和外系的美女喜结良缘。
还有不少同学在四年的暨大学习中,虽然没有获得“暨大姻缘”,但也获得了“暨大情缘”,为自己的暨大校园生活增添了情趣。如:谢兄和一位同样是来自广州的同班女同学在暨大校园谱写的一段情缘。
照片:在这些同学中,有好几位收获了“暨大姻缘”
叁·班上的几朵鲜花
小叶姐可以说是我们班上的大姐,从北京来,一口典型的京腔,作风也比较干练。我和小叶姐的认识,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了。有时候吃完晚饭后,我们还一起从蒙古包食堂走去物理楼上的阅览室进行晚自习。她经常背一个军绿色的布包,不同于那些中学的应届毕业生,行动中颇透露出当年知青的一些风韵和作风。
小叶姐大学还没有毕业就直接到美国半工半读深造,提前在高层次进行东西方优秀文化的融汇和交流,是我们班上三大留学开拓者之一(小叶姐、苗兄、周兄),为暨大物理系78级班上的留学史留下了浓浓的一段厚墨,起到了示范作用。我后来踏上留学美国的道路,也深受此影响。
照片:右边一位是小叶姐
商姐家籍广州,普通话中也透露出一点广东音,不像小叶姐那样一口京腔。商姐不同于一般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她经常自己对着高考大纲,晚上不睡觉、业余自学后高考成功。商姐除了刻苦好学外,不像我这么呆,反而比较注意提高在校生活的生活情趣,有时候也和同学发展发展“准浪漫史”,就是还没有到达浪漫高度的浪漫史,风传有关的人物就有我们班上的风云人物---物理系女子排球队银牌助教云兄。
照片:右边一位是商姐
林妹子也是家籍广州,师从隔壁的华师大附中,以现在的规格来定,那是间重点中学中的重点中学。林妹子中学就是高材生,是当时物理系排球女队的主力之一。训练中,林妹子的表现额外显眼,以至于在旁边观摩女排班队刻苦训练的男同学也赞口不绝,这也为以后她被同班的男同学暗中追求埋下了伏笔。
也顺便提一下,我在美国办理技术移民澳洲时,急需我在暨大的“良民证”。当时我知道林妹子还在暨大当老师,就紧急发了一封信给她。林妹子也是基于“暨大情谊”急人所急,很快帮忙办了下来,寄了给我,帮了我一个大忙。
照片:后排左二为林妹子
暨南大学物理系78级 刘青健
2018-11-15
澳大利亚,悉尼